您好,欢迎访问马鞍山钢晨实业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首页 > 行业动态

本周(11月30日-12月4日)钢铁物流相关信息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5-12-07

 

阿里巴巴入局五矿发展 钢铁电商或现三足鼎立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阿里巴巴的商业版图延伸到了钢铁业。11月27日,中国五矿旗下五矿发展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企业阿里投创联合宣布,双方达成协议共同向五矿发展下属子公司五矿电商进行增资,共同打造钢铁交易B2B平台,双方将择期举行正式签约仪式。

  这一合作,多少会让钢铁电商大佬们增加一丝忧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一方面,当前我国大大小小的钢铁电商已有200多家,目前尚处在烧钱阶段,将来可能会有行业的整合洗牌。另一方面,当前较大的钢铁电商中,宝钢集团下属的欧冶云商、五矿发展下属的鑫益联以及上海钢联,分别被视为钢厂电商平台、钢贸商的电商平台,以及第三方电商平台的代表。在安信证券的一份报告看来,未来钢铁电商或将呈现“三国演义”的格局。

  分析师张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阿里的入局,能够为钢铁电商寻路提供一些经验,但是毕竟钢铁电商和其他生活日用品电商不同,钢铁电商的发展方式有待探索。”

· 阿里探路大宗商品电商

  在钢铁行业持续低迷之际,互联网+钢铁的电商平台却在快速增长。目前钢铁电商平台已经达到200多家。张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电商平台正在改变钢铁企业的运营模式,“现在客户通过电商平台提交订单,钢厂投产计划能更有针对性,满足终端用户所需的个性化需求。现在钢铁直供比例也持续增加,减少了许多流通环节。”

  记者注意到,自2012年以来,钢铁流通环节中的钢贸商大量减少,其中一些转型做起了钢铁电商平台。五矿发展自2014年起涉足钢铁电商行业,旗下子公司五矿电商运营的鑫益联主要从事挂牌交易、金融协同、销售专区和商情资讯等业务。

  五矿发展的公告称,引进外部投资者阿里创投,是为借助互联网领域先进技术、推动电商平台的跨越式发展。双方此番合作定位于打造业内具有领先竞争力的钢铁交易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各类电商支持。

  中国五矿官网文章分析,阿里巴巴在大数据、电商平台和互联网产品技术上拥有巨大优势,在下游终端买家资源积累上,有目前B2B领域独有的市场基础。五矿发展拥有遍布全球的200多个营销和物流网点和符合钢铁行业特色的金融、物流、加工体系。因而这被视为强强联合。

  但张琳分析称,钢铁等大宗商品搬到线上运营,仍然需要有效解决钢铁物流、供应链金融、线上线下整合等一系列难题,目前没有任何成熟成功的模式可以模仿,即使阿里入局,也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摸索。

· 钢铁电商前景空间巨大

  通过改变销售方式、降低运营成本,钢铁电商平台正成为钢铁产业的救命稻草之一。据统计,2014年全国钢铁电商平台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约10%。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说:“现有电商平台覆盖通用型钢材4亿吨左右的市场预期容量,但目前电商解决了1亿吨左右,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尽管被业界看好,但依然难掩目前钢铁电商不赚钱的窘境。例如,上海钢联已连续三个季度亏损。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6亿元,同比增长451.77%,亏损1.8亿元。此外,五矿发展今年也处于亏损之中。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钢铁电商平台还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200多家电商竞争激烈,企业分散,大量重复建设钢铁电商平台亦不可取。

  沙钢玖隆钢铁副总经理倪凡曾表示,随着钢厂接下来的逐渐合并,未来一两年内钢铁电商的合并将不可避免。安信证券研报认为,钢铁电商的最终格局很可能是“三国演义”。宝钢集团下属的欧冶云商、五矿发展下属的鑫益联以及上海钢联,分别被视为钢厂电商平台、钢贸商的电商平台,以及第三方电商平台的代表。

张琳告诉记者,“在钢铁电商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的情况下,阿里的电子商务运营经验可能为行来带来新经验。这可能也会为五矿的电商平台增加一些竞争力。”但是,张琳也认为,阿里毕竟以擅长生活日用品的电子商务起家,这和钢铁这一细分市场的垂直电商相比还是有些不同。未来能够将钢材的交易、结算、仓储物流、供应链融资等线上线下协调统一的电商平台才最具竞争力。

 “造城运动”能否提振钢市?

(来源:中国冶金报)

据笔者了解,目前,规划建设的城际铁路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成渝经济区、关中城市群、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呼包鄂地区、北部湾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滇中地区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及将要开始规划、建设的高铁新城有70余座,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而随着交通部下放轨道交通审批权,地铁等轨道交通也迎来了井喷式发展。据统计,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了济南、南宁、成都、呼和浩特、南昌、南京、长春、武汉、北京、天津、深圳共11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或调整规划,总投资高达9530.9亿元。

对于苦于没有需求的钢铁市场而言,这显然是个利好的消息。今年以来,中国铁路投资就一直处于热浪当中,预计2015年全年投资将达到8088亿元,而据相关机构测算,到2018年,我国铁路的投资额至少还需要3万亿元。按照惯例,铁路每万元投资可以带动钢材消费0.32吨,那么,3万亿元的投资至少可以拉动近1亿吨的钢材消费。同时,在新城的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会带来可观的钢材需求。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对于钢铁行业和钢材市场而言,起码从账面上来看,正在兴起的“高铁新城运动”是个利好。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笔者认为,这种宏观层面上的利好对今后钢市的提振作用有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无论是高铁还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由于所需的钢材在材质等方面要求较高(例如轨道用钢),因此,采购范围相对较小,大多数订单集中在少数钢企手中。此外,作为政府层面的项目,高铁和新城建设在采购上由于自身的资金压力,更多时候需要供货方垫资来完成,等项目完成之后再进行具体结算,往往需要耗费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没有实力的钢贸企业和钢厂是很难支撑到最后的。因此,这些需求只会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很难真正投放到整个钢市当中,也无法在钢市中兑现成看得见的利好需求。对于广大厂商而言,很难从中获利,自然谈不上对整个钢市的拉动作用。

第二,就需求的释放节奏来看,尽管“高铁新城运动”背后蕴藏着可观的需求,但由于地方债务危机和资金的压力,项目的开工率必然会大打折扣,需求很难得到集中释放,更多时候会以细水长流的节奏释放,和当前钢铁行业巨大的产能和资源供给能力相比,这种涓涓细流式的需求释放很快就会淹没在供给的汪洋大海当中。因此,对钢市的提振作用也很有限。

第三,3年近1亿吨的钢材消费看似数额巨大,但是和中国钢材7亿多吨的产能相比,显然还是杯水车薪,因此,很难改变当前钢市供强需弱的基本格局,也很难带动钢市走出困境。对于钢市而言,当前迫切需要做的是减量化发展,有效地控制产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才是当务之急。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未来,“高铁新城化”很可能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在这个趋势当中,对于钢市而言,除了能对厂商的心理有所提振外,很难消化掉当前钢市过剩的资源供给,实际利好有限。因此,对于身处钢市的厂商而言,与其坐等宏观层面的拯救,不如提早调整产业结构,从规模扩张向提升竞争力方向转型。

钢铁业“十三五”发展三大主线透视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多位资深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说已经过去的三年是钢铁业“冬天”的话,“十三五”将是我国钢铁产能过剩最严重、企业最困难的时期,也是转型升级压力最大的时期,即真正的“严冬”时期。

  “钢铁业正在进入严冬。”在10月底举行的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上,宝钢董事长徐乐江的发言,道出了行业的真实处境。

  统计数据证明了这一点: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粗钢产量6.1亿吨,同比下降2.14%;表观消费量则同比下降5.82%,其中9月份同比下降8.65%。粗钢产量下降在我国钢铁发展史上是罕见的,这说明2014年很可能是我国钢铁业进入峰值区的标志。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粗钢产量达到峰值以后,将在峰值附近波动,一定时期以后呈现下降趋势。

  “严冬”时期,钢铁业发展将遵循什么样的轨迹?业内人士分析,有三大比较明晰的主线值得关注:

  首当其冲的是去产能化。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是8.23亿吨,按照以往GDP增长与钢铁消费强度的关系测算,“十三五”末我国粗钢产量将达到9亿吨以上,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全国工商联冶金商会原名誉会长赵喜子指出,由于GDP构成中投资的比重不断下滑,以及随着技术进步,用钢减量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的钢材消费强度不断降低。2005年万元GDP消耗钢材200多公斤,到2014年只有110公斤,平均每年降低12公斤。考虑经济新常态的因素,“十三五”末这一指标将降到20—30公斤。

  “中国钢铁消费的高点在8亿吨左右,乐观点估计,我们现在的产能多了1/4。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消费量预计在6亿吨左右,悲观点估计,产能可能多了1/2。”宝钢副总经理周竹平近期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主办的一次研讨会上表示。

  由此看来,去产能化是钢铁业“十三五”的主要任务。由于去产能的速度赶不上钢铁需求下降的速度,“十三五”期间钢铁过剩局面不可能有根本改善,钢铁行业将维持低盈利的水平,部分长期亏损、资金链紧张的低效企业将因此出局。

  其次是补齐环保欠账和实现绿色发展。近年来,尽管我国钢铁行业的环保水平不断上升,但二氧化硫、烟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全国工业行业中所占比例却呈现扩大态势,分别从2005年的7.2%和11.6%,扩大至2013年的13.9%和18.9%,对环境带来的负效应加大。

  中钢协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指出,由于地区差异、技术装备水平差异、环保理念差异等因素,中钢协统计的会员企业中,落后企业吨钢排放量达到先进企业的十倍。在吨钢环保成本上,优秀企业比落后企业多出近百元。如果提高环保成本,很多钢厂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中钢协近期表示,部分钢厂前期环保欠账较多,势必成为环保部门重点监督检查的对象,而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环保一票否决制将逐步成为“新常态”,钢铁企业应对新环保法给予足够重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加大环保资金、设施、技术等方面的投入,确保不踩“红线”,不越“雷池”。

  从这个角度看,环保最终将成为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等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区,一些钢铁企业将因环保不达标被迫关停。以节能求效益、环保求生存将成为“十三五”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主题。

  最后是拥抱互联网和多元化发展。考虑到钢铁主业的低盈利将维持较长时间,对钢铁企业来说,围绕主业发展多元产业或涉足新兴产业、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是大势所趋。

  李新创指出,国际经验表明,发展多元产业已经成为钢铁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由产品竞争力向产业链竞争力迈进的必然趋势。优秀钢铁企业的多元化已不再是“三产”“服务公司”“安置再就业”的概念,而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的特点。

  在多元化的过程中,拥抱互联网是一个重要方向。如宝钢就选择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钢铁服务平台。今年2月份成立、注册资本高达20亿元的欧冶云商,内设电商、物流、金融、数据和材料五个子平台,吸引全国多个钢厂的产品在此平台上进行销售。“互联网+钢铁”,成为宝钢逆境突围和转型升级的标志之作。

  此外,不少钢铁企业还积极开展钢材下游深加工项目,如武钢就收购了蒂森克虏伯的全球激光拼焊业务;或积极投入国家倡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马钢就组建节能环保科技公司,从事烟尘治理、工业污水处理、资源综合利用等环保业务。

天物大宗探路:站在在线供应链金融的风口

(来源:中国冶金报)

2015年是中国经济变革的一年,“互联网+”的提出,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沃土,也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在B2B电子商务取得突破性发展,传统企业纷纷转战电子商务的潮流推动下,在传统企业的供应链竞争意识和银行的供应链服务意识逐渐苏醒的背景下,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和供应链电子商务化的进程日益加速,商业银行开始积极探寻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新模式,为广大“融资难”的中小企业带来了福音。  

  “资金流对于钢企来说,如同血液一般重要。我们虽然平常说在做电商,但实际上最终还是回归到金融的本质,毕竟融资是这个行业的刚需。在当前大宗商品行业信用体系坍塌、融资通道不畅的大环境下,我们以金融、物流、交易、大数据为支撑,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打造专业化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通过电子商务,完成从传统贸易商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转型。”11月25日,天物大宗业务中心副经理、市场部信息部经理博科多在由中国电子商务创新推进联盟牵头组织的2015年全国电子商务创新推进大会上,对天物大宗近年来在在线供应链金融领域做出的探索和创新进行了阐述。   

· 探路供应链金融

2012年-2014年,由大宗商品引发的一系列骗贷行为,给整个银行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此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停止了对铁矿石、铜、铝等大宗商品的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大宗商品融资陷入困局。为解决融资难问题,金融机构在大宗商品领域开展了传统的非在线供应链金融,遇到了很多困难,包括价格下跌导致的货物跌价风险、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通道不畅、大宗商品行业信用体系坍塌导致的监管风险。其中,监管风险,也就是信用风险,是所有风险中爆发力最大的。“前两天在上海,有押钢卷的,钢卷敲开后,里面都是水泥,还有押煤炭的,表面覆盖一层煤炭,下面全是土。”提起市场上花样繁多的种种骗术,博科多满是无奈。 

  天物大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与银行、物流、技术服务商、第三方信息企业展开合作,开启了大宗商品在线供应链金融的探索之旅。 

  供应链金融是依托核心企业,整合商流和资金流,将单个企业不可控风险转化为可与核心企业结合的可控风险,从而形成一种安全高效的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的重点是能找到一个核心企业,从而借用核心企业的授信,将资金融入到上下游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可实现多方共赢,银行留住了大客户,也拉住了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以解决;大型核心企业提升了供应链管理水平,竞争能力得以增强。而互联网的应用,则使得传统供应链金融和核心企业之间的信息更加透明,效率更高,风险更可控。   

· 四大因素打造闭合生态圈

博科多表示,要实现供应链集成服务的O2O闭环,需要四大关键因素。首先是渠道,大宗商品的在线供应链金融必须有一个核心供应商,承担买卖职责,只有具备深厚的贸易背景,贸易布点遍布全国的优秀企业,如宝钢欧冶、五矿鑫益联、天物大宗等,才能真正开展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第二是物流,企业要具备能看住货、管好货的实力,并同时掌握先进的物流技术。“目前,我们正在研究三维扫描技术,通过该项技术,银行可对大宗商品包括的一些散货(铁矿石、煤炭等)进行三维扫描,测算出其体积和质量,并在这些数值发生变动时,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大大降低了银行可能承担的货物减损的风险。”博科多介绍说。第三是信息,要保证银行对价格的实时监控。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来回波动,在价格一路下跌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融资方将货物还给银行的情况,因此,银行要提前对价格进行监控,以便及时做出反应。目前,天物大宗平台提供每日供价服务,帮助银行进行无负债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价格监控的作用。第四是技术,技术是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关键,也是在线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商流指的是在线合同需要利用到的在线签章等先进技术,资金流技术指天物大宗跟银行合作的包括在线支付、在线融资在内的一些关键技术。与生活资料相比,当前国内生产资料在线支付技术相对落后,尤其是在大宗商品领域,还有很多瓶颈的制约,在钢铁电商“星火燎原”的当下,相关技术的发展也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的供应链金融是以物流为基础的,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则以信用为基础。未来,我们将基于大数据,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并根据信用评级,为客户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这是目前天物大宗正在致力研究的一个方向。”博科多说。   

· 多元化交易模式满足产业链不同需求

淘宝、京东等以卖方为主的生活资料交易平台,实行的是卖方挂牌,买方交易的模式。与此不同,大宗商品的价格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并不由单方强势主导,经常是以招投标的形式、由买方主导,买卖双方商议后决定的。 

  天物大宗针对大宗商品的行业特性,主打多元化服务,为供应链上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的各个环节的企业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交易模式服务。 

  比如,天物大宗根据钢铁行业的需求与特性,推出“钢铁频道”,凭借天物多年来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积累的上下游渠道优势,联合本钢、鞍钢、首钢等大型钢铁生产厂商,将一手钢厂直销资源转移至线上,从源头上集中采购,兼具规模和价格两方面优势,帮助钢厂解决销售难题。 

  此外,天物大宗还为客户提供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与多家银行的系统对接,打造“线上金融产品超市”。 

  基于跟银行的合作,目前,天物大宗开发出的4款产品分别是仓单融资、合同融资、订货融资、应收款保理,这是目前我国大宗商品在线供应链金融最主流、最先进的4种模式。 

  金融服务的优势包括:降低企业授信门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全流程线上融资,简单高效;随借随还,按日计息,方便快捷;减少环节,模式化运作,融资成本低。但所有这些优势仍受制于银行传统的金融体系,未来,非银行机构也会参与进来,天物大宗还会研究自己的风控体系,对接非银行机构、P2P机构等。 

  博科多介绍说,天物大宗在金融领域所做的创新主要是利用数据优势,产生客户信息数据库,通过管理交易数据,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并进一步细分客户交易习惯,以此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物流仍是在线供应链金融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节点。天物大宗建立了一套系统、完善的物流仓储网络和物流风险控制系统,为其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融资和现货交易提供物流监管服务。 

  同时,天物大宗还建立了一个遍布全国重点地区的、多品种的完整物流网络,提供仓储、加工配送、货物监管等服务。据悉,今后,该物流网络将作为天物大宗的协议交割仓库为广大平台会员提供服务。 

  信息方面,天物大宗从市场行情、价格指数、大数据3个方面着手,为客户提供分析。其中,市场行情分析不仅呈现大宗商品市场的最新动态,而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多年的贸易实践经验,对市场未来变动趋势进行准确的预判。价格指数分析提供平台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价格指数。大数据分析可对客户交易习惯进行细分,并评定其信用等级,构建大宗商品供应链信用体系。 

  博科多强调,开展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需要金融机构、电商平台、上下游客户共同参与进行,应将风险控制置于首要位置。要找到有真实贸易背景、有货物监管能力、有价格监控体系、有货物处置能力的平台开展合作。未来,聚合优势、合作共赢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天物大宗将始终秉承“开放、创新、共享、诚信”的企业理念,与多方合作,一同打造共赢生态圈,为钢铁产业的发展寻求新的方向。 

最后,博科多指出,供应链金融的大风势头很猛,企业身处风口,不可被吹昏头,还是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把互联网作为辅助工具,抓住企业的核心。“风来了,还须认清方向。风来了,唯有努力生存。”

 

(编辑 程遥)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0-2011 马鞍山钢晨实业有限公司 备案信息:皖ICP备15000904号
技术支持:安徽钢之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您是本站第 76641 位访问者

服务号

订阅号

展开